服务热线: 010-62926988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10-62926988
  • Q Q:2115724070
    地址:
    北京-海淀区-清河西三旗环岛东南中桢科技大厦二层(201室)
  •  
  •  
  •  
  •  
来源: 生物谷作者: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本文转载自勃林格殷格翰!十一长假之前,勃林格殷格翰收获了三个创新药同时获CFDA上市批准的捷报,其中之一便是用于治疗致命性肺部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维加特(尼达尼布)。今天要说的正是关于尼达尼布的诞生故事。从分子层面研究药物和疾病,从前,新药研究需要经历大量的实验与试错。而如今,现代药物研究让科学家们能够在理性的基础上开发活性成分,偶尔也能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当今世界,仍然有许多疾病尚无法治愈甚至无法治疗。如今,特发性肺纤维化也位列其中。该病的病因不明,大多数患者会在确诊后的三至四年内死亡。这意味着,相比许多类型的癌症,肺纤维化的预后更差。然而,目前已经出现了两种可以延缓这种严重疾病进展的药物。其中之一就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活性成分尼达尼布,它研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案例,它展示了如今的药物研发人员如何在分子王国寻找治疗严重疾病的全新疗法。 以健康细胞为代价的生长 美国科学家犹大•福克曼(Judah Folkman)在70年代初就曾经提出假设:所有类型的癌症都依赖于血管生成。他的研究旨在通过防止肿瘤诱发新血管的生长,使得恶性肿瘤逐渐萎缩并死亡。这开辟了癌症治疗的新方向。沿着这个新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勃林格殷格翰维也纳研发中心的生物学家弗兰克•希尔伯格与来自勃林格殷格翰比伯...
发布时间: 2017 - 10 - 16
浏览次数:99
来源:生物谷 作者: kanzhi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突触储存信息和控制信息储存过程的一个新机制,这一突破进展让科学家们离揭示记忆和学习过程的神秘分子机制又近了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了突触的可塑性,科学界也一直认为突触是记忆和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神经递质受体也在神经元信息传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大约几年之前科学家们发现神经递质受体并非像之前认为的那样静止不动而是一直处于移动状态。他们提出假设认为通过神经元活性控制受体的移动在特定时间对突触上的受体数量进行调节能够改变突出传递信息的有效性。这项新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学家们利用化学、电生理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在突触的一些位点上固定受体。这种方法成功的阻止了受体的移动,让研究人员能够研究受体移动对脑活性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体移动对突触可塑性有重要作用,是对神经元活性程度的一种响应。研究人员还探索了突触可塑性在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作用。通过教会小鼠识别一个特定环境,他们证明阻止受体移动可以阻断记忆的形成,证实了突触可塑性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为深入了解记忆的调节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确定这种机制是否也适用于其他的学习形式,是否能从海马体区域扩展到大脑的其他区域。原始出...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8
浏览次数:112
来源 : 生物谷作者:T.shen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153个和机体骨矿物质密度流失相关的新型基因突变,骨矿物质密度的流失常常会诱发骨折。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关联性较强的名为GPC6的基因,此前研究人员并未发现该基因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直接相关;研究者David Evans说道,该基因之所以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识因为其编码了一种在细胞表面存在的特殊蛋白质,这或许就让其能够成为开发新型药物的潜在靶点。在动物模型中移除该基因或许就能够增加机体的骨质厚度。在澳大利亚,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十分之一的人群都患有骨质疏松症或低骨矿物质密度,而且相比男性而言,这种疾病在女性人群中非常常见。研究者表示,机体的骨骼健康有着很强的遗传因素,但骨质疏松症常常会在个体骨折之前被发现,研究者Richards表示,在报道此前因单纯跌倒而骨折的8540名参与者中,我们发现了12个新型的基因区域。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包括对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超过14万名参与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足根超声扫描来评估参与者的骨质矿物质密度,最终他们发现了的新型基因的数量是参与骨矿物质密度流失基因数量的三倍,而且这些新型的基因...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1
浏览次数:79
来源:towersimper 生物谷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就在寻求一种会引起HIV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产生的HIV疫苗,这被认为是阻止众多HIV病毒毒株感染的关键。但是这被证实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仅大约20%的HIV感染者产生这些抗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奶牛可能胜任这项任务。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pid elicitation of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HIV by immunization in cows”。在过去几年里,一些人已发现HIV广谱中和抗体往往是比较大的难以控制的蛋白。除了这一发现之外,其他的科学家们碰巧发现奶牛的抗体往往是类似地较大的和难以控制的。论文第一作者、国际艾滋病疫苗计划(International AIDS Vaccine Initiative)抗体发现与开发主任Devin Sok说,“这是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当中有兽医、奶牛抗体科学家和HIV科学家,大家一起讨论和想法解决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足够确信的是,利用一种在抗原性上模拟HIV包膜糖蛋白(Env)的蛋白免疫原(即BG505 SOSIP)对四只奶牛进行免疫,Sok和他的同事们能够在奶牛中引发他们一直在寻找的HIV广谱中和抗...
发布时间: 2017 - 07 - 24
浏览次数:207
127页次13/32首页上一页...  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尾页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河西三旗环岛东南中桢科技大厦二层(201室)
电话:010-62926988
 
邮编:330520
Copyright ©2005 - 2013 北京逸优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