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3-08 00:17 一名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孕妇在感染寨卡病毒后生下了一名小头症婴儿。图片来源:Antonio Lacerda 对寨卡病毒的恐惧传播得就像这种病原体本身一样迅速。如今,两项实验室研究第一次提供了这种病毒如何在婴儿中导致脑缺陷的确凿证据。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能够优先杀死发育中的脑细胞。这一发现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可能的病理解释,将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探索寨卡感染的治疗方法。之前的观察报告显示,这种在拉丁美洲迅速传播的病毒与当地越来越高的小头症(一种大脑无法正常生长的出生缺陷)发病率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联。分别由两个研究团队独立完成的工作表明,寨卡病毒很容易感染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和其他大脑细胞的前体),而无论这些细胞是在细胞培养皿还是被称为“类脑”的三维迷你大脑中生长。英国剑桥市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类脑发育的发育生物学家Madeline Lancaster表示,这项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该结果“非常符合你所看到的小头症婴儿的特征”。寨卡病毒于几十年前在非洲乌干达的一片丛林中被首次发现,它通常只能够在人体中导致温和的症状,包括发热和皮疹。但自从这种病毒于去年开始在巴西东北部传播以来,当地医生注意到新生婴儿的小头症发病率出现了显著的升高。许多母亲报告说她们在怀孕期间经历了与寨卡病毒感染一致的症状。然而科学家很难证明这...
发布时间:
2016
-
03
-
08
浏览次数:75
来源:环球科学 / 作者: / 2016-02-29锻炼身体要讲究科学,时间的选择很重要。大家都明白每天锻炼、保持活力的重要性。但可惜的是,由于工作和生活过于繁忙,人们大多杂务缠身、分身乏术。不过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锻炼的时间对运动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人体所有功能和系统的调节都遵循一种名为“生物周期节律”的模式(来源于拉丁文“circa dies”,意为每天循环一次)。正如其字面意思所示,这些节律都属于平均波动周期为24.2小时的生物现象。相关的例子包括我们的体温节律,睡/醒的循环,以及激素的分泌。人类和动物的生命都与太阳以及光明/黑暗的周期交替保持同步。当眼睛接触到光线时,脑中的明暗接受器——“环境钟”(zeitgebers,德语,意为“给时者”)就会接收到信号。人脑中的这个部分叫做视交叉上核,也称为“主生物钟”,它就是控制人体节律同步的复杂分层系统中的首脑。何时锻炼这些节律还与锻炼的其他方面有关,虽然它们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专业运动员的表现也许会受到竞赛时间安排的影响。不过,运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许多不同的因素,而生物周期节律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仍是不确定的。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窗口十分宽泛,它会随个体差异而产生变化。具体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类别:云雀(早睡早起的人)和猫头鹰(晚睡晚起的人)。这种时间偏好影响着所有生物节律,包括锻炼和运...
发布时间:
2016
-
02
-
29
浏览次数:104
4 小时前 医药经济报新药研发中药物的作用机制对研发者十分重要。著名的Sabry法则指出,未知机理的药物临床开发风险高于现在制药工业的承受极限;Needleman的“新药研发十诫”中也指出,药理必须知道药的机理。但是,在没有条件揭示药物作用机理的时代,制药工业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药物,包括现在还在广泛使用的吗啡、阿司匹林、青霉素等。那么,机理对新药研发到底有多重要呢?药物机理=埋雷地图首先要澄清的是,我们讨论的机理重要性是针对研发者,而不是患者。这个区分在讨论的时候经常被忽略。患者当然不关心药物的机理是什么,多数患者也不理解药物机理。所谓机理的重要性,是指如果一个先导物机理未知,研发者能否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来保证这类项目和已知机理药物的研发成功率相当。我们这里比较的是两种模式,所以不能以个例来说明问题。仅凭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的成功不能作为一个模式有效的证据。如果这个模式显著比靶点已知模式成功率低,那么这个模式需要避免。发现新药好比穿过一个地雷阵。最安全的办法是找到当初地雷是怎么埋的,这个埋雷地图理论上相当于药物的机理。有了它,你可以知道哪条路线可以让你安全通过地雷阵,或者如果地雷埋得太密,你知道这个地雷阵根本过不去,用新药术语即non-druggable。触雷率高≠不要机理所以,从理论上看知道药物机理至关重要,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首先,很多机理并不可靠,即这个地图与实际地雷...
发布时间:
2016
-
02
-
15
浏览次数:127
来源:天工社 / 作者: / 2016-01-31尽管生物医学领域的3D打印解决方案,尤其是3D生物打印可植入人体组织,仍然处于实验室阶段,但美国马里兰大学Fisher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尝试这使用它来拯救生命。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先天性心脏病(CHD,先心病),该疾病影响了近1%的新生儿,属于出生缺陷中的最常见类型。日前,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定制3D打印植入物来纠正这些缺陷。 据天工社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非常难对付的病,每年仅在美国就影响多达4万多个新生的婴儿。尽管有一些治疗手段会让一些先心病患儿获得更健康的生活,但是它们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这中间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每个人的解剖结构上的差异,其表现出来的心脏缺陷也不相同。以通过在心脏植入移植物来治疗,但是该植入物需要完美匹配病人的条件——而且并不是总是可行的。此外,当前的植入物移植往往容易产生渐进梗阻、感染、缺乏生长潜力等负面影响。事实上,如果从病人10—15年后的情况看,移植失败率都在70~100%范围内。 幸运的是,3D生物打印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该方案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为患者定制血管植入物。马里兰大学的John Fisher教授和他的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名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支架的制造平台。 尽管在此之前天工社也曾经报道过几种可以3D打印的功能性血管,但是这些血管往往只适合大器官...
发布时间:
2016
-
02
-
01
浏览次数:112